時間:20130318 【09:00~11:00】
地點:友善小舖 二樓大白桌
參與人員:達文(24)/冠霆(26)/文中(7)/偉程(25)/Sandra 鄧(三年級家長)/麗珍
此篇chapter 09 創造你的家庭文化+心得分享Part 1【未討論完,預計下星期繼續討論…】
文化就是我們過生活的方式。以規律的活動來建立家庭生活的節奏,以規律的用餐、睡覺時間來安排日常生活,還有全家一起慶祝節日,創造出生理上、情緒上以及認知上的探索遊戲空間,仔細地選擇孩子的藝術活動,並且對孩子講你所喜愛的故事,這每件事及一事都是你建立自己家庭文化的努力…
心得分享:
五角星(P188):
內容談到【紀律、孩子的藝術表達、家事與遊戲、家庭韻律節奏、孩子的遊戲】
此次成員分享到家庭、家族文化、國外與國內的節慶…:
但值得省思的是目前的節慶幾乎已成為消費文化,似乎一到節慶,廣告的強力放送,比如聖誕節,當一到聖誕節前,幾乎全球都浸淫在此氛圍中,不管是大人、小孩子都會想到要買聖誕禮物?!但越來越多的傾向是忘記本來聖誕節的故事,舉到有幾部片子是談論“耶誕節”的故事,如【1.北極特快列車、2.忘了(請家長補充)3.我想到的另一部是“34街的奇蹟”有關聖誕老公公…】
分享1:
是否我們可以為孩子留下一個禮物,也提到過生日到底是慶祝小孩子的生日還是感恩母難日?!曾經有學生到了比較落後的地方,才發現自己身處於現代的地區是非常幸福的。
目前感覺到現在全球的發展趨勢是經濟(消費文化)在打壓(傳統文化)…,很多文化漸漸式微【若有記錄錯誤還請參與的家長幫忙說明】。
物質與精神文化是離不開的
分享2:
德雷莎修女一發不語的握著別人都不敢觸碰的手時的那種感動,是值得敬佩的。提到現在的物質與精神層面的相互關係。商業文化的物質生活,以大過精神層面的生活,資本主義強調個人主義,凸顯出物質的比較,為滿足慾望,不斷的有消費式的廣告出現…?
分享3:
又提到一部電影:有關老鷹的羽毛…【這部沒看過,還請知道的家長幫忙補充…】,分享到要用的才用,不要用的不拿。
分享4:
與其消費帶動商業是幫助國外文化,那為何不轉換一個角度,讓商業帶動中國文化?如國外有聖誕節,影響到全世界,而台灣今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宜蘭…、元宵節最有感覺的是各縣市辦的特色展出如台北圓山的花博展覽場、每年不一樣地點的主燈展…,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提燈籠、拿火把夜遊的感覺,年紀越大,這越少見…何時我們可以重溫舊夢?分享到此,突然談起此次春季班遊,讓我又重溫一次童年,成員分享,如果我們可以在元宵節,帶著小朋友提燈籠雲遊此次班遊的地點,似乎也不錯…。
分享5:省思【教育的本質在家庭】
成員分享到曾經聽過一個分享,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將來孩子可能就會如法泡製的對父母。案例:父母將孩子一下課,就送進安親班或者留個紙條在家桌上,寫著,桌上有錢,如肚子餓請自己去買來吃…等。等孩子大了,父母漸衰,同理可享的是…如果孩子將自己送進安養院或當桌上的紙條寫著同樣的話時,不知做何感想??我們是在訓練孩子獨立好呢?還是對孩子關懷、照顧的親情重要呢?對孩子的關懷的深度夠嗎?來到華德福,很多家長才發現,大家才開始重新學習如何做父母...以前的家庭教育是否要再次讓小孩經歷呢?
分享6:父母的角色
是要做59分的媽嗎?還是100分的媽嗎?回來看看自己的成長過程?是不是發現到孩子的優點、犯的錯誤都跟自己很像,在罵孩子、念孩子的時候,突然發現好像是在罵自己?是否我們自己改變了,孩子也會跟著改變呢??(孩子的問題是否可在父母身是找到答案??)
分享7:孩子讀能力是什麼時候展現出來的呢?
來到華德福,看到與一般教育的不同,我們是否有給孩子機會?
分享8:父母無法交的事,比賽的輸贏…
某一次的比賽家長發現,冠亞軍賽的時候,全場的歡呼聲,不是只在為自己支持的那支隊伍,而是互相為對方的隊伍加油。這令人意想不到,以前所灌輸的觀念是,比賽只有贏沒有輸,但這跟上面的案例似乎不太等同。家長分享曾經有支隊伍輸了在路上碰到贏的隊伍,當時輸的隊伍被贏的隊伍刺激:“你們輸了!”但此輸的隊伍,令人激賞的回了一句“你們贏了,我們給你拍拍手”絲毫不受激怒。沒想到可以用這樣的回話,化解被激怒的可能。
分享9:比賽的精神、運動家的精神
家長分享:
比賽一定有輸贏,只是如何在輸的時候可以正向的面對,舉例:可以對孩子說:所有冠軍的選手,都一定會經歷過輸,從輸開始的,直接面對或能夠接受,從失敗中找到方法,輸並不可恥,要勇敢的面對...。
目前的比賽趨勢:不是只有個人,而是團體比賽。想到此發現,不是只有比賽,在各行各業不也都是如此,大家越來越強調團隊…【國際趨勢】
後記:一連串的問題冒出…才發現我一直再跟讀書會的家長們學習,並重新思考這些問題,感謝大家的分享。冠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