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20120130916-家長讀書會(平日班)第33場【養出有力量的孩子】-概念篇(P23)主體性、紀律與規範



一、時間:20130916 早上9:00-11:00
二、地點:友善小舖二樓
三、本次討論的書目及章節:
    1) 書目:養出有力量的孩子
    2) 章節:概念篇(P23)主體性、紀律與規範
歡迎有興趣參加的家長們,送孩子結束後,就可來友善小舖喝茶、泡咖啡一同參與討論喔!

(P23)內文:
尊重一個人的完整,看見他的存在,就是一種主體性的彰顯。
許多時候,我們過於專注孩子的問題,而看不到孩子,這時我們輕忽了孩子的主體性。
(P24)內文:
有時候,我們過於關注孩子,而忘記自己的主體性。例如:經常顧著為孩子吃飯,忽視自己飢餓的肚子,而過於耗損。這習慣不只讓身體受忽視,也在孩子面前示範了「我不重要的態度」。
些父母為求表面知識或面子,也放棄自己的理念與聲音。例如,孩子在野外懶得走路時要求父母揹,父母心裡不認同也不願意,但為了省事寧人於是揹著孩子走路。 這委屈的給予,是愛的反向示範,不但使孩子無法得到真正的愛,也無法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發展出完整的主體責任與意識。
(P25)內文:
在路上遇到朋友的孩子,不會不經詢問就摸孩子的頭,或捏孩子的臉。而會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詢問:「阿姨覺得你很可愛,我可以摸你嗎?」這就是尊重孩子的主體性。
尊重孩子的主體性,還包括評估他的成熟程度給予適當的自主權。在父母開放孩子權力的同時,也尊重自身的權利,並表達自身的需求,讓孩子意識到,互相尊重的兩個個體存在感。
所以,尊重主體不是順從。
例如:全家外食時,選擇權不在孩子個人身上。而是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最後交由父母決定。順從孩子的意願卻忽視自己的意願,吃漢堡會吃得不開心。同時,這個過程讓孩子學會可以不尊重人,孩子也無法真正尊重自己。
(P26)內文:
一個互為主體的溝通過程,我尊重你的主體,也表達自己的主體,我們一起學會尊重。尊重主體不是讓孩子有過大(超越階級)的權利。
(P27)內文:
尊重主體不是讓孩子做超越自己能承擔後果的選擇。
例如:孩子堅持要拿真刀切水果。在沒有把握孩子學會拿刀前,這不是能尊重的需求。但也別忘了,孩子的確有學習拿刀子的必要與潛能。
小標題:
尊重主體有以下的原則:
使用【聆聽】與【真誠表達】
在困難時刻,記得【回歸中心】與【連結】
在需求衝突時,也請用【聆聽à表達à協商】



    3) 章節:概念篇(P28)紀律與規範
 (P28-P33)紀律與規範
(P28)內文:
紀律與規範如同地球的經緯線,它讓家庭行為飛行,有了遵循的依據。
本書所講的紀律,與一般觀念裡的紀律略有不同。本書強調的是「愛的紀律」。
本書所講的規範,也與一般規範有所不同,這裏強調的是「真實的規範」。
(P29)內文:
這裡的建議,在親職教養中使用的規範,要超乎社會規範的恐懼制約,而轉成一種以愛為動力的「真實規範」。真實強調的是人的真誠、完整以及內外一致。例如,以下12點:1-12請自行閱讀。
(P31)內文
紀律,就是執行這些規範的堅定以及永不懈怠的精神。
(P33)內文
孩子的紀律受環境的影響很大,當父母意念與行動整合,紀律自然展現。當父母堅持回歸到愛的啟動力,孩子自然感染到愛的力量,潛移默化之下,孩子也會擁有屬於他自己的「愛的規範」。
歡迎有興趣參加的家長們,送孩子結束後,就可來友善小舖喝茶、泡咖啡一同參與討論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