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20130610-家長讀書會(平日班)第21場【主題:十二感官第五章之聽覺】【摘要導讀+心得分享】BY冠霆

時間:201306109:00~11:00】地點:友善小舖二樓大白桌
參與人員:/文中(7)/宇沛(19)/筱雯(25)/冠霆(26/麗珍/小杜(1B家長)/戴導(2C家長)/Sundra鄧(3A家長)/宇芬(四年級家長)
開場:
一來到小舖,我趕緊跟大家說抱歉,這篇聽覺,實在是太深奧,不但看不太懂,也不知怎麼導讀,提出內容很多,是否須分兩次來討論?後來想到最好能按照進度,待討論後再說,還是以一次為主,然後提出由於此篇是聽覺,是否可以請大家閉起眼睛,聽我用口述的唸一段回顧,再接下去討論。剛開始分享時還真不知怎麼接;還好,當小杜一加入後,感覺突然柳暗花明,太有趣了,大家像打開話夾子,一個一個接著分享,我馬上提出希望文中協助記錄,並跟大家道歉,大家談的內容,非常精彩、很廣,這次很難記錄。我僅能就自己的印象記錄下來,若有不足之處還請參與讀書會的家長多多補充及指正


以下我分二個部份分享:
1.回顧:(前幾次的感官)
2.討論&心得分享:(本周討論主題-聽覺)












一、回顧:我先請大家閉起眼睛,唸一段,感受一下【聽覺】
首先是【身的感官】:觸覺、生命覺、動覺、平衡覺
觸覺:讓我們覺察到身體的自然本質。
生命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讓我們瞭解到身體的健康狀態。
動覺:讓我們知道對自己身體的掌控程度,以及透過身體表達自我的動態能力,透過它我們才得以付諸行動。
平衡覺:整個人類的本質就是為了達到平衡。透過觸覺,我們與世界分離,經由平衡覺,我們再度回到這個世界,因為只有倚靠外界,我們才能維持平衡。
在【身的感官】之後,我們接著談到【靈的感官】:嗅覺、味覺、視覺、溫暖覺。
嗅覺:必須仰賴健康乾爽的鼻子(感冒流鼻水時就無法嗅到氣味)感知器官虛弱或損壞時也會影響其知覺能力 各位一定也體驗過氣味會以強迫侵略的方式襲擊我們,同樣地,我們也會以非常積極的方式做出回應。惡臭會影響我們的直覺本性,我們也會做出立即直覺回應
味覺:它具有入口把關的功能。但它也是人類退化最嚴重的感官,因為我們在吃東西時往往只在乎美味與否?我們必須讓回復原本的功能,確認食物對我們的身體是否有益?如同生命覺所做的一樣,差別在於味覺有較大的自由度。 如果我們想要開發這方面的能力,就必須善用品嚐進行篩選。如果我們只剩下嗅覺及味覺兩種感官,那麼我們會處於恍惚狀態,如同生活在夢境一般。此時唯有透過視覺才能為我們開起外界之門
視覺:眼睛是個神奇的器官,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但它已為我們捕捉到所有的事物,這就足以讓我們看清外界的全貌。 人類如果沒有眼睛,就無法體會「美」為何物。我曾向大家解說,色彩如何揭露世界內在本質。透過色彩,靈魂的世界也變得清晰可見。正如同我們生活在黑夜與白晝之間,因此當我們的內心感到灰暗時就會轉而向外尋找光明,於是色彩就在這兩個極端之間顯露出來。每個人看到黃色就會立即聯想到光明,看到藍色或黑色則會聯想到黑暗
嗅覺:具有不受約束的特性
味覺:具有私密的特質,因此也多了一些情感。
            在眼睛觀看的過程中會伴隨著思考,因此你把眼睛張開的瞬間就會爆發出活力。我們總是透過眼睛來思考,沒有眼睛我們就無法思考,指我所提到的【視錯覺】,就是因為我們會在眼睛所看到的事務上加以思考的緣故。
【但請不要衍伸錯誤的結論,認為盲人就不懂得思考。我只是要說明,每一種感官都賦予人類特定的用途】。
     如:假使沒有視覺能力,人類將無法得到思考的本質。試著記下你所思考的事情,難道它們與眼睛所看到的毫無關聯嗎?
     再如:我們在談論嗅覺即味覺時,我們不是也會「看到」自己讀鼻子和嘴巴嗎!因為我們具有思考的本能,所以很難將視覺淘汰掉。
所有科學都屬於視覺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式子來表示:知識=視覺。接著我們進入【溫暖覺】
溫暖覺:雖有了溫暖覺我們才得以和這個世界接觸,這是人類和動物的共同點。植物就無法看見任何東西,只有人類和動物才看得到。這是因為我們有想要與外界接觸的意念,所以能看見事物。這就是所謂的靈體(星芒體),也就是專門再處理溫暖覺的地方
我們可以這麼說:溫暖代表包容、被接納(當我們的興趣獲得回應時),寒冷則表示受到排擠(被留在冰冷的角落)。我們透過溫暖表達最根本的感受。也就是靈魂的原型感覺。人類就是經由散發溫暖並得到溫暖的回饋來與外界取得連結。
二、【討論&心得分享】
接下來我們進入本周討論熱烈的主題:【聽覺】
唸了上述一大段後,以為大家都進入了夢鄉,原想這下糗大了,沒想到之後出現精彩的討論。
進入聽覺前我先提出在文章中不懂的地方:
1.為何作者要提出聽覺?與內文中一些所提的不太能理解。
2.P126中提到一塊濕泥土是不會發出聲音的。它必須要有堅硬的外殼才能被敲打出聲響為了發出聲音,該物體的表面必須是堅硬的,而且它必須在地面上而不是埋在地底下。唯有和地球分離,該物體才能發出聲響。(這句話怪怪的??)
3.我們必須先解放它、幫它從地球的束縛中解脫,然後再去敲擊它。(這句話不懂??)
4.想要聽見別人的心聲也是相同的道理,對方的心裡話原本沉在她的心底(指向地心),你必須先幫她脫離地球的束縛(指向宇宙),才能讓她從嘴裡吐出真心話。(讀到這裡有人已懂了嗎??我還不能理解…!!)
提到這裡,大夥開始你一句我一句的熱烈討論
剛開始覺得大家惜字如金,都不開口,原來大夥正在醞釀此次討論的氣氛,首先由文中開始,他覺得看文字與當眼睛閉起來聽的感覺不一樣,接著小杜發表他的讀書心得,他覺得聽覺指的應該是有層次的內心開始傾聽及後面會提到靈性來源的天使之音Sundra立刻拿出她的圖型筆記,指出內心層次,文中也立刻翻至P194頁的圖表,幫助我理解,這也難怪了!我還沒看完整本書。
從小杜的開場,我才開始了解到,12感官的聽覺在作者的思考下指的是傾聽,我試著理解,若每個人都有很硬的個性或思想,深藏在內心,則無法被別人聽見,小杜覺得是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很有誠意的溝通,對方也才會敞開心胸與你相談(不足之處請小杜補充)我提出我的想法,如果是傾聽,那就容易理解多了,可分為兩點。
1.      訴說者: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固執的(不容易溝通)-->【地心】,如果不脫離內心-->【指向宇宙】,則無法說出內心的聲音。
2.      傾聽者:聽不出對方內心的聲音,對於溝通來說等於沒溝通或沒有同理心理解到對方。
【在寫心得時,突然想到小杜提的天使的聲音,是否指的是自己本身也需要自我傾聽?比如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界是否合一?是表裡不一?還是隨波逐流???...
我在記錄中寫到:固執己見、脫離地表、信賴、互相理解、互動對不起各位!討論內容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寫下。
當我們討論到聽覺中,耳朵的結構時,提到固體、敲出聲音、共振、共鳴
文中不知為何突然提出「眼見不一定為憑」(細節已不知)-有請文中補充。
麗珍提出最近一次地震,震出南投一些建築結構內部的問題。
Sundra也提出  陳定南當初在驗收建築物時,是用敲的,用以聽出內部結構是否結實(真令人懷念的一位長輩)
接著戴導提出合唱、共振、量子力學…(越談越深入)
P127談到聲音是以振波的方式在移動。
這種移動方式如同擺錘脫離地球的束縛一樣,將自己指向宇宙。(這句話怪怪的??不懂!)地球上的物體脫離地表時散發出一種強力的移動,一種指向宇宙的振動。當你能夠掌握到這樣的影像,表示你對聲音開始有了瞭解。(這句話指的是對自己內心講話嗎?)小杜、文中、戴導提到要與自己對話、Sundra、宇沛提到靈性、我則想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
當提到音的本質及音波震動的振動方式
提到梵音、低頻、合唱、和諧、音頻振動、靈性、哲學、量子力學、與宇宙的聲音、純靜、乾淨的聲音等。提到工廠的低頻聲音,在一公里以外都能聽見,提到鯨魚的低頻聲音可以傳到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Discovery看到的,可能我有記錯請指正)
在梵音中提到可以進入一種狀態、提到可以與宇宙對話、提到氣的流動、互相調合、(巨蟹座、太極)的符號、提到貝多芬雖然耳聾,有可能他已將音樂的感覺記憶在腦中、骨頭中,所以仍然能創作出流傳幾百年好聽的交響樂。提到低頻的聲音會傳很遠,會震動到骨頭,記憶在骨頭中、腦神經細胞中,提到宗教中有許多開頭的音,機乎同樣都是低頻的聲音。如(阿「ㄚ門」)(阿「ㄚ」彌陀佛」、 (「ㄏㄨㄥˋ嘛呢叭彌吽OM MANI PAD ME HUM)等。
提到音樂時。筱雯想到鋼琴老師提到,彈琴需要放入感情、有高低起伏、呼吸、不是只有節奏、音符對了就好了。分享中提到每一個音放在對的位置上,只要是和諧,就會很好聽。如合唱,交響樂如果不協調則會讓人覺得難聽,可是當協調以後,就算是單獨時很難聽,合在一起就很自然的悅耳起來。筱雯提到以前練琴時,只是將音彈對而以,並未放入感情,現在彈琴超有感覺。
有人提議她示範一下。當然有參加讀書會的有耳福囉!筱雯分別用放感情與沒放感情彈了幾次「給愛麗絲」,當放入感情時的彈奏,大家會注意聽。當沒放感情下去彈時,戴導風趣的說,一聽就知道沒放感情的適合當作背景音樂,有點像在放錄音帶(收垃圾時聽到的),大家可以聊天。
提到在合唱時,用錄音伴奏與現場伴奏的也有不一樣的感覺,用錄音伴奏的節奏、音準上都非常完美,但就是缺少感情,戴導提出有一點點不完美沒關係,不一定要百分百的完美,要有感情,這是重點…(不足處請戴導補充)
提到純淨、意念、環境等。當意念不好時會影響環境也會不好。
提到:台北莒光國小(米飯)
提到純淨、靈性:
分享到在許多宗教的最上層處都有共通點,接近哲學的最高層次,幾乎都跟哲學有關。在西方提到的是靈性,在中國其實早在6-7000年前就已有氣功的圖像,也是跟這些有關。討論到為何人要追尋可能達不到的目標,有可能就是希望在靈性的層次上提升。
內文中P133有提到清除(erase)
如同排除拼字進入閱讀的過程,在聽聲音時,我們也會清除掉音波的干擾。事實上,我們不是在聽音波,而是在消除音波。因為耳朵已經內化,跳脫原本只是聽取聲音的本能,因此它可以幫我們排除世俗的干擾。
討論到有可能是層次上的問題,這裡提出兩點討論:
1.      回顧如同在味覺討論到的,如果太混雜,無法品嚐到真正的味道。剛開始品味或學習想要更上一個層次時,可以先訓練單純,先記憶單純的味道、音頻等。再往更高階的混和層次前進,不知是否是如此?
2.      如果說我們身處在很複雜的環境,想要將心靈更提升,是否是需要往更純淨的方向前進呢?
提到意念:
舉例:
1.      有個地方要砍樹,可以不用鋸子、斧頭,直接用意念就可以砍樹。
2.      提到秘密、阿凡達
此次討論又延伸出正向思考與正向的意念對小孩、對環境都很重要。
記錄到此得先感謝大家,討論的實在是太精采了,還請大家幫忙補充。
下次讀書會
聚會時間:2013617日早上9
閱讀進度:感官體驗

22 則留言:

  1. 很有深度的討論與分享!!

    回覆刪除
  2. 冠霆真的很客氣,我那天也很享受彼此述說與傾聽的氛圍~

    回覆刪除
  3. 尤其冠霆在講東方的氣與太極時候,神態真的是很動人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我只是想中國文化有那麼多的瑰寶,可以分享,我就會覺得很興奮...呵呵!

      刪除
  4. 讓我想一下,有時候,在讀書會上天南地北的,沉浸其中,許多朋友都有神妙之言,要化為文字,還真的要想一下,呵呵~

    回覆刪除
  5. 華德福線上讀書會 靈性煉金術74-87頁 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的重要性8

    從孩子看見大人...

    請看第83頁:



    我常觀看,孩子們一有情緒,沒有被大人壓抑,通常都能自然流露,他們可以全然的生氣,也能夠十足地憤怒,但是這些生氣與憤怒的情緒,可以快速的流過他們的身體,然後,就不見了,我會發現,是那麼的快速,剛剛還在生氣,現在已經生龍活虎地玩起來了,因為他們不會壓抑情緒,不會把情緒積存在身體或是心底,所以,情緒在孩子身上是一種能量的快速流動,有時候會快到我反應不過來,很好玩~

    然而,在大人身上,情緒卻不是如此地進行,那是一種越來越慢的流動,甚至是一種壓抑與累積,因為大人身上已經有很深沉的自我,一切,都圍繞在這個建立起來的自我上面,自我會把情緒攔截下來,會把情緒當成是養料,好像這是一個戰爭,別人是在攻擊我、誤解我,所以會把情緒,當成是他人引起的,錯,當然在對方囉,於是要對方認錯道歉兼悔改,只可惜,這世上願意為別人而改變的,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啊,錯永遠在一個不會改變的對方上面,殊不知,那只是個被當成出氣筒的可憐蟲罷了~

    大人,為了這些不被自己理解的情緒,吃了不少苦頭,這樣的人生是越來越深的苦痛。所以我們總是"諄諄教誨"、"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們:如果你不怎樣....,以後就會怎樣...。我們就如此,用恐懼與成見在傳遞著,世世代代綿延下去~

    所以我,總會多抱抱孩子,他們能量流動自然而迅速,所以有無窮的體力與能量,向他們學習,來多疼惜自己,讓情緒釋放,使能量流動~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記得當時有分享到從小孩身上可以看見大人的影子,讀書會的成員常會分享來華德福及參加讀書會,才發現自己重新學習當家長。謝謝小杜的分享。

      刪除
  6. 哈哈,有點偷懶,先撿現成剛寫的來用,請冠霆看一下囉,這個我就厚臉皮地當成對聽覺的第一個回應~

    回覆刪除
  7. 於是乎,我常常發現,跟孩子們講話,可以蹲下來,看著他們的眼睛,跟他們說話,他們用心在跟你對話著~ 對照著大人,他們會不專心,他們會邊聽,然後邊想著一些事情,想著自我...

    回覆刪除
  8. 文中不知為何突然提出「眼見不一定為憑」(細節已不知)-有請文中補充。

    我補充:「聽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若是你不用心的話!嘿嘿嘿~
    在FB社團『華德福線上讀書會』裡,12感官中文譯本的譯者,呂理陽先生回應說:「所有的感官在運作時都有複雜的理論在其中,不過在執行的時候只有一個簡單的要求,就是誠心傾聽。」
    真的是,心誠則靈,佛心來著啊~!

    那關於「眼見不一定為憑」,當時的過程細節我也忘了...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還記得我們當時好像是討論到電影,您提出的,不知您想表達的是?這次提出「聽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是跟「不一定是真的」有相關嗎?

      刪除
    2. 「聽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若是你不用心的話!我覺得很有意思。

      刪除
    3. 我回頭再看文中寫的「聽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若是你不用心的話!還真的有那麼點感覺,如果沒用心聽,也可能只能聽到表面的話。

      刪除
  9. 眼見不一定為憑,耳聽不一定為真,我個人蠻贊同這一句話,多數人是在受到干擾(經驗或知識)的情況下觀察一件事物而完全不自知,導致所聽聞的是事物的表相(顯現),而非事物的本質(真正面貌)。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幾個禮拜,讀書會裡,討論的超精彩昨天(6/24)分享內容,也跟「眼見不一定為憑,耳聽不一定是真的」有關,由於昨天分享的是語言覺,我們討論到將這幾次的覺知感官連結起來,討論很多(包含討論到20130617-感官體驗【電影欣賞-少年π(pi)的奇幻漂流】
      簡述如下:從【12感官-P124】延伸...
      在眼睛觀看的過程中會伴隨著思考,因此你把眼睛張開的瞬間就會爆發出活力。我們總是透過眼睛來思考...,就是因為我們會在眼睛所看到的事務上加以思考的緣故。...所有科學都屬於視覺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式子來表示:知識=視覺。
      由於【視覺-有點像是較為主觀的認定】
      -->因此可能會認為「眼見為憑」才是真的,但重點是文中提出的「眼見真的為憑嗎?其實眼見不一定為憑...」,您覺得呢?
      -->另外提到【聽覺--可能較為客觀】
      -->經由聽覺或許可以聽出一些內容,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所以文中又補了一句「聽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如果能夠認真的用心傾聽,或許能夠比較能聽出背後要表達的意思,到這裡不知您的想法可以提出來嗎?
      接著,進入【語言覺的溝通階段】
      -->當「視覺、聽覺」還不能確定時,可能還需要透過其的感官來確認,然後進入溝通階段,這是使用到的是語言覺。
      以上是在討論時的感想,分享給您-->
      純屬個人初步的想法,還請不吝提出您的看法。

      刪除
    2. 眼見是否為真實,那要取決於是察覺到事物的表相還是事物的本質,例如看一件衣服,有人覺的好看,有人覺的不好看,只是顯現不一樣,各人觀點不同,如果覺知到衣服其本質只是一件衣服,那還會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分嗎?
      用心傾聽,或許能夠比較能聽出背後要表達的意思,但要那個心去聽呢,依我各人淺見,除了聽覺之外,還要用理智、情感、身體去感受,比較能聽出背後要表達的意思。
      語言能將當下所處的身心狀態具體描述,以彼比此相互溝通,而能否真正溝通,則要視彼此的身心開放程度而定,如果各持己見,在好的見解也無法相互傳遞。
      以上就是各人看法與您分享

      刪除
    3. 讚!又有不同見解。
      哲麟您好:當時想到的是中國也有類似12感官上的理論基礎,包含氣功、經脈、針灸...等,對這些我有一點點興趣,但畢竟不是專家,若有誤解之處還請不吝提出見解及指正。
      我當時是以中醫來舉例,可能不是很恰當,恕我提出個人只是表面上認知的淺見;
      我提出的看法是,中醫在看診時:
      從眼睛(視覺)【望】先觀看全身上下的型態、氣色--【可能會有眼見不為憑的疑慮】,
      進而用【聞、問】可能是去聽對方的氣、感受對方的聲音、聽對方自己感受不舒服的地方(聽覺)-聽聲音、聞味道--【也有可能會有聽到也不一定是真的】,
      再進一步使用把脈,用觸覺感受對方的氣血、脈象...等來判斷【切】,
      最後再用所查覺到的病灶,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說給對方聽(語言覺)。
      這個舉例,可能不是很切實及完整,也有可能誤解,還請以中醫為準。
      -----------------------------------------------
      對以上所述僅是我的初淺認識,希望可以跟您有多一點的學習請教的機會,謝謝。

      刪除
    4. 要說請教我是不敢當,有興趣可以多多的相互討論,我覺得對於事物的看法每個人的角度與認知都不同,並無是非對錯,或許過一段時間又有不同的見解。在中國的哲學文化詩、詞與經典中,確實有很多在講述身心的感受。如果您對中醫有興趣,有本書書名是"黃帝內經"您可以參考看看。

      刪除
    5. 華德福線上讀書會 李秀鳳 分享
      至於東方個人觀點是以中國的面相學為主,但是是否可以立判還是在於個人的功力了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D%A2%E7%9B%B8
      面相學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
      面相學是中國五術中的一種學問,主要從人的面上或身上的特徵、行為舉止等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健康,從而推測一個人的命運。現今面相學融合西洋解剖學,最基本分為三質,心性質、筋骨質、營養質,從膚色五官高矮胖瘦皆可從這三質來論,三質定位後再依據流年細論,並搭配五官。(若三質熟悉則可加入中國相法中的“五行”來分類)相絕對不單論,定要配合整體,否則將斷章取義判斷失策。

      刪除
    6. 華德福線上讀書會 冠霆 分享
      在慈心2012A晨曦班的家長讀書會裡,學習呂理瑒老師翻譯的「12感官-如何用健康的感官提升靈性」之前,我最常聽到的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所提到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即色(視覺)、聲(聽覺)、香、味(味覺)、觸(觸覺)、法(思想覺)…等六識。
      我想作者:艾伯特.索斯曼醫師根據魯道夫.史丹勒以人智學的見解說明,除了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以外超乎肉體的感官,還有七種感官生命覺、動覺、平衡覺、溫度覺、語言覺、思想覺及自我覺。
      除了介紹各種感官的生理反應,同時探討十二種感官的心靈活動,以及各種知覺為我們所帶來的影響。個人學習心得是12感官說明屬於較全面的感官。
      而我想跟您一起學習的是,中國的氣功學在6-7000年前就有圖像的記載,其中包含『山(風水)、醫(中醫)、命(命理)、卜(卜掛)、相(面、手相)』這五學問。

      刪除
  10. 華德福線上讀書會 劉慧君 分享「靈性是真貌 話語是表面」
    就像是靈性訊息的根 透過氣的枝葉 長出話語的花果
    我們看到花果 不能只看到花果
    而要循著花果去感受到氣的生長與振動
    以及根部真正的訊息
    這才是話語訊息要傳達的全貌
    (有沒有像歌德觀察法:p)
    因為靈性才是根本
    而且靈性其實是聲音的波動
    是音樂的律動(也因此聽覺是靈的感官)
    且又全部連在一起

    透過感官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深入
    能夠透過這些中介 讓我們領受更精細的感覺
    感受到這內在訊息的各種微妙
    既然連在一起 所以說是對自己的心說
    這才能非常真誠 而不會想在他人面前表演
    透過心又傳到別人的心

    聽也是聽到自己的心裡
    心裡也會聽到對方的心
    當表面的話語和心裡的訊息合一
    那種靈魂的悸動和喜悅是非比尋常的喔^^
    閱讀文字也是如此

    我可以分享一個經驗
    有次為了幫助一位來台學藝但只能說英文的以色列朋友
    我聽了無數英文描述他所遭遇的困難
    已經二十年沒用英語了
    其實我幾乎是一句都聽不懂
    尤其裡面又有很多專業術語
    我只是深深看著他的眼睛
    愈看愈深 然後非常感動
    內心裡只感覺到 非常感謝你此時此刻出現在我眼前
    當他終於描述完
    很神奇地我竟然完全懂他在說什麼(雖然我一個字都沒聽懂)
    而且也很神奇地以流利的英文給他建議(後來我沒事也講不出這麼流利)
    然後那個禮拜 他遇到的所有困難都突然解除

    對情緒卡住的孩子也是
    不管她難過或抱怨什麼
    其實他只是希望有人懂
    深深看著他的眼睛 不用管他在責備哪些人的不是
    他 自然就融化 也自然安定柔軟下來了

    因為 眼睛真的是靈魂之窗(視覺也是靈的感官是吧 書不在手上 只能憑感覺 而視覺方面又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
    而人只是希望自己的靈魂能被了解 能被看見
    雖然 他們和我們都會在情緒面直接傾向披上無數偽裝和武裝:P
    但一旦被"看"見被"聽"見
    雖然一面會有點害羞 但另一面其實都會很感動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