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20【9:00~11:00】
地點:友善小舖二樓大白桌
參與人員:冠霆(26)/文中(7)/筱雯.偉程(25)/Sundra鄧(3A家長)
我們談味覺,因為要呼吸,我們會被迫去聞。鼻子像個開放的走廊,任由氣味進出。你聞到氣味之後,他就離你遠去。但是我的嘴巴就不同了,因為它多一道把關的門,屬於私密的器官。不論試吃東西還是品嚐,其實是在和食物進行隱密的交談。舌頭協助監督整個過程,我們必須用唾液潤濕食物,然後繼續咀嚼。目前味覺退化的程度顯示在我們吃東西。你嘗試的是食物對健康是否有益。這時味覺衡量的標準只有兩種:對健康有益或無益。我們必須找回味覺分辨食物對健康是否有益的能力,而不只是注意到東西好不好吃。
基本的味道有甜、酸、鹹和苦四種。每一種味蕾對一種基本味道特別敏感,不同的味蕾分布在舌頭上不同的部分。舌尖主樣長出食物的甜味和鹹味;舌側長出酸味;舌頭的後部長出苦味,舌頭中間嚐不出味道。甜味可以立即滿足我們對幸福的渴求,酸味則能喚醒我們的內在。這也是為何我們會先給小孩子甜的東西吃,等他們稍大時再讓他們嚐酸性食物的原因。鹹味則更能喚醒我們的感覺,好的廚師就了解這一點。只要加些鹽在菜裡,就能讓菜顯露出隱藏的味道。鹽則是用來幫食物提味。
最後,苦味通常表示意志上的勝利。我們必須用意志來克服苦味,這就是為何小孩子不喜歡吃苦的東西。等他們能夠成熟之後,才有能力忍受苦味。人們必須面對苦藥,這點跟生命覺有關,沒有痛苦也就感覺不到生命,生命中沒有苦,我們就失去奮鬥的意義。我們將心理學與營養學搭配做整結:
1.鹹味:意識覺醒的基礎。
2.酸味:恢復活力。
3.甜味:幸福感。
4.苦味:意志的考驗。
我們說,某人的品味不錯,你深知其中的含意。我們不是說他清楚漢堡的口味,而是指他在衣著、生活上的品味。為何我們會用味道來表達完全不同的東西呢?我們在品嚐東西時,是讓外界的物質跨過邊界進入我們的內在世界裡。換句話說,讓物質被我們的身體消化吸收。我們到底在品嚐什麼? 其實我們在品嚐這東西是否被我們認同,是否對自己有益。然而,食物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想要了解它,清楚是什麼在滋養我們。其實我們是在品嚐:這個世界是如何在滋養我們,並確認這種養分是否適合自己。
當我以特定方式穿著或布置我的房間時,這又代表何種含意呢? 我真正在做的又是什麼? 其實我是在對這個世界施肥。不是只有宇宙在滋養、照料、保護我們。我們也懂得回饋,也會做出相回應的行動。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因此,在我們談到文化時,就經常會提到品味。一方面,宇宙給了我們所需要的物質。另一方面,我們也透過相似的程序回饋這個世界。因此,我們共用這個字:「品嚐」。
我們的嘴巴就像是內的房屋。因此,最好能在家裡吃飯。進到屋內,坐到餐桌前,共同體驗三種文化:
1.身:思考過去;準備食物的一連串過程。
2.心:灌溉未來;經驗的交談。
3.靈:掌握當下;餐廳、餐桌、燈光的布置,合宜的服裝及行為舉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